央广网西宁1月19日消息(记者汪晓青 通讯员桂连鑫 李来强)高原的冬天,冷风簌簌,清水河的天刚蒙蒙亮,寒风夹杂着雪花,吹到脸上,瞬间眉毛就结上了冰霜。白耀元和工友们开始了忙碌的一天。
24岁的白耀元于2022年底和其他6名见习期满的新工一道,被分配到海拔4630m的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清水河桥隧车间。
“作为青藏铁路高海拔地区的桥隧检养修人员,不仅要有敢于挑战的吃苦精神,更要有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。”车间副主任李来强嘱咐着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打洞“量体温”(央广网发 青藏集团公司供图)
在曲吾站区间,白耀元远远看到有一群人围在高路基旁,忙碌地安装着什么,他走近好奇地询问,一名施工负责人告诉他:“我们正在给这高海拔路基量体温!”“量体温?路基也要量体温?难道路基旁埋设的这个铁棒是体温计?”白耀元满腹疑问。
“这根铁棒叫热棒,现在职工人员正在新增地温监测断面,就相当于给路基‘量体温’。”李来强一边查看着施工情况,一边解释说。
给路基“量体温”(央广网发 青藏集团公司供图)
清水河桥隧车间管辖着青藏线达布逊站至风火山站420公里的桥路设备,而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,路基多为常年冻土,影响多年冻土路基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路基的冻土变化,冻土退化形成的蠕变形和高温冻土融化形成的路基下沉,将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,所以需要时刻关注冻土温度的变化,才能对路基的稳定性和补强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。
“当时的我,对青藏铁路格拉段的了解还停留在‘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’的歌声中。”白耀元笑着说,随着每日从事桥隧检养修工作的深入,和车间班组师傅们传授交流,他对青藏铁路格拉段桥隧工作的认识逐渐丰富了起来,“其中,让我记忆深刻的工作便是给铁路路基‘量体温’。”
据了解,仅2022年,格尔木工务段管辖的格拉段已将19个路基地温断面的监测进行了恢复完善,2023年春运期间还将新增10个地温监测断面,以确保格拉段桥路设备绝对安全畅通。
为了监测多年动土的变化,早在青藏铁路格拉段建成通车之初,就成立了“青藏铁路冻土区工程长期观测系统”项目,先后在望昆至唐古拉之间设置了78个地温监测断面(66个路基、4个桥梁、8个涵洞),涵盖不同地貌单元、不同冻土地质条件、不同地温区域和不同的工程措施,多年冻土区的地温观测,相当于给多年动土“量体温”,观察动土的发育和退化情况。
“经过一个月的现场学习和实践,其实给格拉段路基‘量体温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首先需要用钻机钻在路基下面打一个几十米深的洞,然后再将‘体温计’插入洞中,然后连接地面监测仪器,才能给路基‘量体温’。”
一根小小的“体温计”,蕴藏着大学问。
青藏铁路工务桥隧人,就是高海拔路基的“私人医生”,经常给冻土路基“量体温”,才能及时掌握路基线路的病害变化规律、对症施治,确保青藏铁路持续安全畅通。
1月14日一大早,工长李永杰带着白耀元和另外两名职工来到风火山至秀水河区间,观测路基“热棒体温”变化情况。“这是我每天的‘必修课’,当时的风火山一线的气温在零下28摄氏度,6-7级的狂风夹杂着冰雪吹得人站不住脚,但我们始终没有停下脚步,一边记录观测数据,一边查看路基的变化情况,从早上到晚上,每天要徒步10公里左右,虽然累点,腿脚疼点,但是心里踏实。”白耀元说。
“仔细算来,我来到清水河桥隧车间一个月的时间,就迎来了在青藏铁路格拉段的第一个春运。在一个月的时间里,领略了青藏高原的壮美,也切身感受了青藏铁路格拉段‘风雪仓库’的残酷与艰难。每日的狂风夹杂着冰雪,打在脸上、身上的生疼,和气温零下三十度的刺骨寒冷,也不能阻挡我和工友们走高桥、爬陡堑、跨深渠。”
“2023年春运,我在清水河桥隧,我将用自己的岗位坚守和实干见证青藏铁路安全畅通。”白耀元说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Copyright 2015-2022 欧洲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